摘要:目的 本文收集和分析本院近五年的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完整病例36例,提出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本院近五年的36例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完整病例, 采用了回顾性资料的统计方法。结果 36例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病例的分娩孕周在31~39周,平均36.2±3.03周;实施剖宫产有34例,占94.44%;阴道分娩为2例,占5.56%;产后出血在100~300ml,平均190±57.74ml;分娩新生儿37例,其中双胎1例;新生儿死亡3例,占8.11%。 结论 重视围产期保健,饮食指导、防止感染、对症治疗和护理、母胎监护,预防产后出血等等,以及医护协作的重要性,是控制疾病发展到严重的关键,也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有效手段。
关键词:妊娠 肾脏疾病 分析 护理
肾脏疾病属泌尿系统的疾病,对于患肾脏疾病妇女的妊娠问题以及妊娠后会产生什么影响,其预后如何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护理,使母婴能安渡整个孕产期,减少不良的并发症和降低母儿的危险系数,最终降低围产期的死亡率。一直是医护人员和孕妇关心的问题。由于孕期肾脏发生一系列解剖生理的变化,加上妊娠期新陈代谢提高,加重了肾脏负担,既容易使原有慢性肾病而肾功能早已受损的孕妇经不住孕期加重的负担以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也可使健康孕妇在合并大量出血,严重感染或其他致肾脏急性出血等情况时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1】。本文主要就妊娠合并肾小球疾病的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期配合治疗,帮助孕产妇顺利渡过孕产期,母婴安康。
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近五年的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完整病例36例,均为初产妇,其中1例为双胎,余均为单胎;年龄在22~42岁,平均31.5±5.74岁;病程长短有4例不详,11例为孕期确诊为肾脏疾病,余21例病程在1~20年,平均7.37±5.94年;住院日在4~104天,平均19.97±21.10天。
2. 结果
2.1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种类
2.2临床主要体征
2.3分娩情况
36例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病例的分娩孕周在31~39周,平均36.2±3.03周;实施剖宫产有34例,占94.44%;阴道分娩为2例,占5.56%;产后出血在100~300ml,平均190±57.74ml。
2.4新生儿出生情况
36例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病例分娩新生儿37例,其中双胎1例;新生儿死亡3例,占8.11%,其母均为肾病综合症的患者,其中1例为妊娠263/7周、双胎,出生体重为670克和585克,另1例为妊娠31周,出生体重为1780克,羊水Ⅲ度深污染;活产新生儿34例,出生体重在1530~4350克,平均2941.04±792.74克。
3.护理
3.1观察护理
任何肾脏病,肾功能和血压都是重要的观察指标。本组资料显示妊娠合并较多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到47.22%(17/36)。慢性肾炎在临床分为普通型、肾病型、高血压型和急性发作型,而产科常见以隐匿型、肾病型和高血压型。其主要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特征,孕期慢性肾炎主要危险在于发展为肾脏衰竭或并发先兆子痫。故除常规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变化外,重点观察血压、浮肿、尿量变化,并及时正确记录,发现血压变化和尿量减少时,应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以及并发心力衰竭、脑水肿、尿毒症等疾病的可能。
3.2饮食指导
饮食与营养息息相关,饮食营养更与孕产妇的健康、与胎儿的生长发育、与优生、与肾脏疾病的控制等等关系密切。尤其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今天,保障生育期妇女的健康和她们的后代体智健全,是医护人员关心的重点,而饮食营养是重要的物质基础。所以科学地、针对性地指导妊娠合并肾脏疾病孕产妇的饮食营养,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3.2.1对水肿患者(本组单纯有11例)应限制钠盐的摄入,1~3克/日。浮肿明显需无盐饮食,有助于水肿的消退及高血压的控制。正确指导患者食用低钠盐,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如咸肉、咸鱼、咸蛋、咸菜、酱菜、榨菜、乳腐、火腿和碱面制成的馒头或饼干等。多食蔬菜和水果,尤其可食用对消肿有利的蔬菜,如冬瓜、赤豆等,以帮助消除水肿。
3.2.2对大量尿蛋白的丢失可导致负氮平衡和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过去都给予高蛋白饮食,后来发现对于肾病患者不论给予高或低蛋白饮食,血浆中蛋白质浓度很少变化,这是因为尿蛋白的排泄直接随摄入蛋白的增加而增加。故主张给予适量的优质蛋白并给予足够的热量,同时满足胎儿的营养的需求。对于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存在肾功能不全(本资料有3例)的患者主张低磷、低蛋白、低脂、高钙、高维生素、高铁饮食,以减少肾小球高滤过,减慢肾小球硬化的进展。总之,对于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孕妇为了减少蛋白尿应对蛋白质的摄入作一定的控制,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每日不超过40g为宜,目的是血尿素氮降低【2】。同时必须讲究蛋白质的高生物价,并补充必需氨基酸。告之患者禽肉、鱼类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并可增加钙、锌的摄入,如多食牛奶及奶制品等。
3.2.3配合利尿剂应用的饮食,水肿轻者一般不必使用利尿剂,对于水肿严重者,利尿剂的运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利尿剂在使用时,需增加钾的摄入,如橘子、葡萄柚、葡萄汁、香蕉、番茄汁等。若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则应严格限制钾的摄入,包括避免摄高钾药物、含钾食物和输库血等。
3.3对症护理
3.3.1水肿护理
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尤其是液体量的摄入;每天清晨早餐前定时使用同一磅秤测体重并及时记录;定期测腹围、检查全身水肿情况;作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的平整、干燥、无异物,防止皮肤损伤和擦伤。
3.3.2血压的控制
控制血压是防止肾脏疾病恶化的的关键,由于高血压可引起全身的小动脉的变化而加重对肾的负担。根据具体情况,每日3次或每4h测血压,及时了解血压变化。但降血压的过程不宜太快,防止肾血浆流量骤降。同时注意患者的特殊主诉,以防病情的突然变化。
3.3.3尿异常的护理
正确宣教留取尿标本,送验及时;如有血尿时,注意观察血尿的量和颜色;每天测尿蛋白一次,必要时增加验测次数并及时记录;出现血尿时,适当多饮水,以冲洗尿路,防止血块堵塞和感染;尤其是尿细菌检查阳性者,配合多饮水或根据医嘱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
3.3.4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清洁,减少家属探视,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按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尤其是会阴部;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勤洗手消毒,以免交叉感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减少传染源,防止交叉感染;必要时配合医生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及时有效地给于抗生素。
3.4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休息不仅能利于肾脏疾病急性期的恢复,而且卧床休息可自发利尿。对于合并肾病综合征的孕产妇在卧床休息的同时,可保持适当的床上及床旁活动,以防肢体血栓形成;对于急性肾盂肾炎的患者应取侧卧位,注意左右轮换减少妊娠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使尿液引流通畅。
3.5母胎监测
正确按时的自测胎动和测听胎心,熟知正常值范围,及时告之患者配合措施;每二天进行胎心监护,每周进行B超检查,及时了解胎儿生长情况;配合测试血尿雌三醇;必要时进行五项生物物理指标等各种检测手段,以免发生意外。
3.6抢救配合
对于产前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者,立即进行剖宫产的术前准备。有文献报道不受时间限制果断剖宫产终止妊娠可迅速减轻严重病情对母体的损伤,有利于母体恢复健康,而且胎儿迅速脱离不良环境,降低新生儿窒息率【3】。同时配合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测,配合医师及时给予肾功能的支持疗法,加强监测各脏器的功能状态,尤其是血压、心电监测和氧饱和度等的持续监护观察,及早了解患者全身各系统状态的同时进行新生儿的抢救准备工作,尽最大的努力,运用高超的医术,及时敏锐的观察手段,有效到位的护理,发现早期异常变化,以期使母婴按渡危险期,减少围产期的死亡率。
4.小结
由于妊娠期能使原有的肾脏疾病加重,且妊娠的某些并发症会加重肾病变程度,从而给母胎带来相当的危害。尤其当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血清尿素氮、肌酐升高,如处理不当,严重危及母儿生命。本组资料显示产后出血平均190±57.74ml,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新生儿死亡3例,占8.11%,经围产期的一系列的治疗护理,患者产后的病情均有一定的好转和稳定。因此加强对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管理中,除严格掌握肾脏疾病患者的妊娠指征,重视围产期保健,饮食指导、防止感染、对症治疗和护理、母胎监护,预防产后出血等等,以及医护协作的重要性,是控制疾病发展到严重的关键,也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朱明德主编.临床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96.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8.
【3】 刘冬娥,刘惠宁,曾文洁.妊高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治疗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1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