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醒脑开窍针刺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1 17:44:37  文章录入:杜斌  责任编辑:杜斌

 
1、 风池:常规想对侧目内眦方向进针0.8~1.2村,能祛风散邪,醒脑开窍想对侧耳屏方向刺入1寸,有一定风险。
2、 天柱:常规再C2C3横突间隙上,在大经上入发际0.5寸,]
3、 完骨:0.5寸,
三穴均要求小幅度向心型(向督脉方向)捻转补法1分钟,
小脑、脑干枕叶梗塞者尤其适宜用此法,急性期要用1分钟,眩晕、皮层动脉硬化性脑病可用这类穴位,此外,高血压所致眩晕,前庭功能所致的眩晕均用此法。
4、 极泉:上肢用上极泉,上肢屈曲90度,腋横纹下2寸,三角肌肌腹下向内下方刺入,用提插泻法,肌力在3级以下时,必需要上肢抽动3次以上为度,此穴对屈肌肌力恢复有良好的疗效,对弛缓瘫有效。比较而言,极泉对伸肌肌力恢复较好。
5、 尺泽:手太阴肺经,疏通经络,让针感达到食指,拇指的背侧,在肘窝肱桡肌腱的桡侧进针,向内,向下45度进针,其解剖位置在桡神经神经干上,对伸肌肌力恢复有很好的作用。(前臂屈曲固握型)
6、 曲池;在脑血管疾病中,一般是患者翻腕困难(肌张力特别高),或血压高,控制不良的时候用。一般针感在局部,很少有放射感。
7、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起到疏导经气的作用,在国窝正中,进针后略向外偏很小的角度。注意要让膝关节绷紧。患者肌力3 级以下时一定要抽动3次,此穴有明显提高肌力和肌张力的作用。若针刺较久后,有麻木,疼痛感,说明神经有损伤,应停止针刺此穴。
8、 肩隅;肌张力高时可用,沿着骨膜进针,用雀啄手法强刺激。
9、 三阴交:能滋补肝肾,疏通气血。治疗下肢偏瘫有效,紧贴胫骨后缘向后进针,注意脚背一定要垂直向上的方向。45度角进针。用提插的手法,让踝关节抽动3次,尤其是在早期,肌力在3级以下者。肌力大于3级的,抽动1次就可以。无肌力问题的可用捻转补法1分钟。
10、 合谷:能疏通手指经气及运动功能,如果偏瘫不重,只用捻转手法,如果有运动障碍, 用提插手法,从1、2掌骨之间进针,向大拇指方向进针,使拇指抽动,再提到皮下,向二间,三间方向刺。配太冲可以平肝潜阳。
越是霍夫曼征或腱反射亢进,痉挛性瘫越厉害,由于内囊(皮质脊髓束)基底节受压或液化,坏死,使第11级神经不能控制第2级神经的神经兴奋,所以出现明显的痉挛性瘫痪。
丰隆主治足内翻,条口主治足下垂。足内翻厉害时,三阴交不留针,可针照海,条口等。
肌力0级但四肢肌张力特高时,针刺时可不抽动或隔日1次。足内翻穴:在解溪上2寸。
经络上阴经的穴位和神经干相吻合,阳经的穴位和游离的神经核相吻合。
刺络拔罐:
对周围性瘫;在阳白偏攒竹处刺络拔罐
对眼睑下垂:在四白、颧料穴处刺络拔罐
梗塞在延髓上,也是假性球麻痹症状,如果梗塞在脑干与延髓之间时,同时出现四肢瘫及假性球麻痹症状。
治疗:仅有假性球麻痹无四肢瘫痪,可用大醒脑开窍,用风池,完骨,天柱,内关,人中,三阴交,翳风,用小幅度捻转进针,患者出现不自主吞咽时,小幅度高频率捻转1分钟,病情特重时,风池向喉结方向,用3寸长针,不要向左右偏斜,千万不要提插。
合并球麻痹:
西医为脑干梗塞(中脑、桥脑、延髓)皮质脑干束损害:舌体不能伸出口唇外,双侧掌颌反射,吸吮反射(扣人中沟)均阳性。
症状有:1、吞咽困难2、构音障碍3、情感障碍4、合并括约肌障碍。同时有舌卷挛缩,运动性失语,咀嚼障碍。影响迷走神经和副神经障碍。伴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无力,睡眠昼夜颠倒,声带麻痹。
真假球麻痹的鉴别:
真性:舌肌,喉肌,咽肌的萎缩,对精细事物可以吃下去,对大食团不能下咽,后期出现舌肌萎缩,咽反射消失。病因在于脑干的神经鞘膜脱髓鞘病变。
假性:给水马上呛咳,痉挛性的,对大食团可以吃下去,后期咽反射恢复。
双侧皮质脊髓束受累时,也可出现假性球麻痹的症状,但不是假性球麻痹。
有情感障碍时可以针刺攒竹穴。
治疗中风大腿外展位:在脾经上排刺,让缝匠肌收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