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辅导:心脏骤停考点速记手册 |
|
www.nanhushi.com 佚名 不详 |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系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其次是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电机械分离。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突然死亡。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病人如经及时抢救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心脏性猝死是突然自然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电复律治疗时出现心室颤动,应再次电复律。
心脏性猝死是因心脏原因意外地突然死亡 猝死最常发生于冠心病
心脏骤停复苏后最易出现脑损伤 心肺复苏时用药通常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
心脏骤停早期诊断最佳指标是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
胸外心脏按压时手掌的正确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在心肺复苏期间,对于难治性室速和室颤,建议应用胺碘酮[150~500mg静注,10mg/(kg?d)静脉滴注
急性高钾血症引起的顽固性心室颤动,低血钙或应用钙拮抗剂中毒者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5~10ml静注
未建立静脉通道时,若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应心内注射肾上腺素(0.5~1.0mg)
心肺复苏术中一旦确定室颤或持续性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用200~300J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如无效该300J或360J能量。
|
|
|
文章录入:杜斌 责任编辑:杜斌 |
|
上一篇文章: 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辅导:六大症状合并症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文章: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辅导:外科感染治疗方面汇总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