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病理生理学笔记——肝性脑病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8 13:24:26 文章录入:杜斌 责任编辑:杜斌 | |
|
|
(hepatic encephalopathy) 第一节 概述 一 概念: 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二 分类: 1按照毒物来源: 外源性、内源性 2按照病程分: 急性或亚急性、 急性或亚急性复发性 慢性复发性 慢性永久性 第二节 发病机制 一 氨中毒学说 1 主要论点 : 血氨↑,进入脑组织,引起脑的代谢和功能障碍。 2血氨↑的原因 : (1)氨产生过多: (2) 氨清除不足: 3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的能量代谢ÿ 消耗α-酮戊二酸、NADH ;大量消耗ATP (2)改变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 脑内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二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1主要论点: 严重肝病时,假性神经递质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堆积,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发生障碍,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紊乱。 2 假性神经递质的生成 3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 (1)竞争性取代正常递质→神经冲动传递障碍ÿ (2)干扰正常递质的合成 三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主要论点 : 严重肝病时,血浆BCAA/AAA比值↓→脑内假神经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正常递质↓→中枢功能紊乱 2 失衡的原因和机制 (1)胰岛素灭活↓,肌肉、脂肪组织摄取、利用BCAA↑; (2)AAA在肝内转化和分解代谢↓;(门-体分流;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诱因 一 氮的过度负荷 消化道出血 高蛋白饮食 输陈旧血 便秘 氮质血症 炎症 二 酸碱平衡紊乱 三某些药物应用不当 四其他
第四节 防治原则 一 针对氨中毒学说: 1降低肠道内氨的生成和吸收 2应用谷氨酸、精氨酸降低血氨 二 左旋多巴的应用。 三复方氨基酸溶液的应用 第五节 肝性肾功能衰竭(hepatorenal failure) 一 概念: 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肾功能衰竭。 1932年: 用肝肾综合征 (hepatorenal syndrome,HRS) 近年: ①真性肝肾综合征 ②假性肝肾综合征 二 类型 1 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病因:肝硬化后期 特点:无器质性病变。 2 肝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病因:重症爆发性肝衰 特点:肾小管坏死。 三 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一)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二)肾血管收缩 1 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 3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活动异常 4 前列腺素合成不足 5 内毒素血症 6假性神经递质蓄积 四 防治原则 人工肝 肝移植 本章目的要求 1 掌握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肝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及其英语词汇 2 掌握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 熟悉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熟悉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熟悉肝性脑病的诱因 4 了解防治原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