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总结(十一)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8 13:20:00 文章录入:杜斌 责任编辑:杜斌 | |
|
|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形状 【考纲要求】 1.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2.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 3.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4.病毒增殖的过程。 5.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6.朊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考点纵览】 1.病毒特点。 2.病毒以nm为测量单位。 3.病毒由包膜和核衣壳(核酸+衣壳)或单独的核衣壳组成。病毒衣壳有螺旋对称型20面体对称型(也称立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4.病毒体主要由核酸(病毒核心)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脂类和糖(包膜)。 【历年考题点津】 1.以核酸为模板进行增殖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衣原体 C.病毒 D.立克 E.真菌 答案:C 2.引起疯牛病和人类克-雅病、库鲁病等的病原因子是 A.病毒 B.类病毒 C.拟病毒 D.朊病毒(朊粒) E.衣原体 答案:D 3.对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测量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 B.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以复制方式增殖 D.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 E.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答案:B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考纲要求】 1.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2.病毒的感染类型: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3.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4.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5.抗病毒感染的免疫。 6.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制及应用。 7.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考点纵览】 1.水平传播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的传播。常见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输血注射或器官移植、眼或泌尿生殖道、破损皮肤或通过昆虫叮咬或狂犬咬伤。 2.垂直传播包括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感染垂直传播。主要发生于病毒血症情况下。 3.病毒感染分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后者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及慢发病毒感染。 4.根据不同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可有溶细胞型感染、稳定状态感染、整合感染和细胞凋亡。 5.病毒感染后可通过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损伤。此外,有些病毒可直接损伤免疫细胞,破坏免疫功能。 6.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主要包括血脑屏障、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7. 干扰素的概念和抗病毒机制:不是直接作用,而是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 8.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吸附,同时加强病毒的免疫清除。 【历年考题点津】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 EBV专业 B. HTLV C. HBV D. VZV E. HPV 1.与白血病有关的病毒是 答案:B 2.可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是 答案:A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