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骨筋膜室综合征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8 13:19:52 文章录入:杜斌 责任编辑:杜斌 | |
|
|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外伤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缺血、坏死, 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相应肌肉功能丧失的一种骨科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前臂和小腿。 1.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与肢体特定的解剖结构有直接关系。肢体由骨干和深筋膜组成封闭的坚韧筋膜室,内有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 前臂和小腿都是由双根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筋膜室,结构更为坚韧,没有伸张余地,外伤造成骨筋膜室压力增加容易压迫血管,造成肌肉、神经缺血、坏死,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2.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怎样发生的? 如上所述,骨筋膜室是一个封闭的腔室,不能扩张。外伤后由于骨折出血血肿形成及肌肉肿胀,腔室内压力急骤增高,压迫肌肉、神经组织的毛细血管,造成组织缺血、坏死。肢体的主要动、静脉损伤将导致远端肌肉、神经缺血,组织渗出增多,也会造成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肢体长时间受压同样会使肌肉缺血,肌肉肿胀,成为骨筋膜室的又一个原因。 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发生会进行性加重。由于腔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缺血、缺氧,肌肉渗出增加。 肌肉肿胀进一步加重会增加腔室内的压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发展的特征。 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较快,一般在受伤24小时内出现。主要表现是: ①疼痛。这是最主要的症状。疼痛剧烈,进行性加重。 ②活动障碍。缺血的肌肉肌力减退或瘫痪,表现为相应的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 ③感觉障碍。因神经缺血,相应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消失。 ④被动牵拉痛。缺血的肌肉受到牵拉时出现剧痛,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⑤肢体肿胀。受累肢体肿胀明显,张力大,皮肤发亮,有压痛。 ⑥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⑦骨筋膜室内测压压力增高。 4.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①外伤后肢体肿胀严重,剧烈疼痛; ②被动牵拉试验阳性; ③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④测压时骨筋膜室内压明显升高。 以上是骨筋室综合征诊断的主要依据,其中,被动牵拉痛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应仔细检查可疑病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