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报夜班急诊医护人员挨揍 |
|
www.nanhushi.com 李秀峰 大连晚报 |
又报夜班急诊医护人员挨揍 ●昨日凌晨1时多,事发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患者及其亲朋对医生不信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医护人员必要的沟通技巧可以避免一些矛盾
他们被称为“白衣天使”,在承受紧张工作压力的同时,有时竟还要忍受病人的殴打、谩骂。昨天,记者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了解到,昨日凌晨,该院急诊室的两名护士遭受到病人的不公正待遇。而据了解,遭到病人殴打和谩骂,对这些医护人员来说并非偶然。 遭误解两名护士被打 “那名患者也就20多岁,说实话,患者本人还比较配合,可是陪同他的一些朋友就显得太不懂礼貌了,不但大声喧哗,还先后两次殴打我们。”昨日上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位男护士在回忆起昨日凌晨发生的一幕时,还是心有余悸。 “凌晨1时46分,急诊室来了一名患者,其左前臂受伤,但经检查发现仅是皮下组织伤,伤势并不严重。由于当班医护人员较少,当时还有其他几名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按照医院规定,我们就向该患者解释,让其先等候一会。没想到,这就引起了陪同那名患者的几个人的不满。他们先是辱骂我们,接着就动了手,期间,还喊来了另外几个人。”该护士介绍,“他们围着我,对我拳打脚踢。我马上报了警。后来,警察来了,可就在警察调查情况时,另外一名女护士也挨了打。” 据急诊室当晚值班的医护人员介绍,当时,那几名年轻人似乎都喝了酒,身上有着很大的酒气。而他们动手的原因,就是认为医院不负责、没及时为其朋友看病。“说实话,他的伤其实一点都不重,当时还有另外一名患者需要缝针、一位老妇需要立即检查。” 医护人员挨打挺常见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室的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动手打人现象挺常见的,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差不多都遇到过类似问题,而遭到谩骂更成了家常便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后,因对救治过程存在争议,一患者家属喊来多人,将该医院的一位医生打成重伤,该医生现在还在治疗。 据了解,仅近两年,该医院急诊室遇到的类似事件就达10余次,而遭到谩骂的事情几乎每天都有发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是这些“白衣天使”们最伤心的事情。 对医生不信任造成矛盾激化 发生医护人员被打事件后,医院方面很重视。昨日一早,受伤的两名护士都做了相应的检查。“医院急诊室相对其他科室,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医护人员平时工作压力就比较大。”急诊室的一位负责人员介绍,“现在医院都要求护理人员微笑服务,不存在‘脸难看话难听’的问题。接连发生的这些事,主要是一些病人把对治疗效果或医疗费用的不满,发泄到了医护人员的身上。最主要的还是病人及其亲朋对医生不信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此外,记者了解到,出现医护人员被打的事,还缘于病人或患者家属对医生的不理解。“其实有时候,医生处置急诊病人也需要灵活一点。对出血者应先给简单包扎一下,把血止住。像这次事件中的那名患者是皮外伤,医生可能认为流血不是大问题,可患者就会认为医生延误救治,从而产生不满。”一医护人员介绍,“动手殴打医护人员的事,基本都发生在晚上,殴打者大都喝了酒,我们也希望医院能加强保安力量,从根本上改变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 据一名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介绍,她平时最怕的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理上的累,每次值班她都非常小心,怕被病人责怪。据了解,由于工作劳累和心理上的长期紧张,不少护士患有焦虑、心慌、抑郁和烦躁等心理病症,有的还患上了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双方沟通也需要技巧 昨日,辽宁师范大学从事社会学研究的陈教授谈到这一问题时认为,医生要学会多和患者、家属沟通,这就可以避免一些矛盾,因为患者毕竟不懂得医学知识,需要医生讲解。 陈教授说,从这件事情上分析,进入急诊室的患者,伤口处虽然流了很多血,但专业的医生一看就知道,伤势不严重,所以一点也不急。“可患者及其朋友都非常急。一看医生慢腾腾的,肯定会发火。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了,他们可以先安慰这名患者及其朋友,耐心的安慰可能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事情。另外,凡是到了急诊室的病人,一般情况都比较急,但无论什么情况,患者或其亲朋动手殴打医护人员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记者还了解到,不仅仅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患者或家人、朋友动手殴打医护人员,在我市其他一些大型医院也是时有发生,去年10月,本报就曾报道过因对抢救过程存在不满、数十人严重扰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事情。有关人士呼吁,社会应对医护人员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给医护人员减减压,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
|
|
文章录入:杜斌 责任编辑:杜斌 |
|
上一篇文章: “粉色男人”走俏人才市场 下一篇文章: 生活面对面:糊涂的医药费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