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开鲁4月5日消息(记者那森宝音 通辽台记者张玉萍 周宝奇)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技术服务和市场开拓,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使农牧民人均增收750元。
清明小长假这几天,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繁荣村村民王雅丽家的温室大棚里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一边是果农在采摘草霉,一边是客商往车上搬运草霉。看着满棚红彤彤的草霉,王雅丽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她告诉记者:“我的草莓从年前元旦下来到现在出3万多块钱了,还能摘到6、7月份,到时还能出2万多元钱,这一个棚子一年下来能出5万块钱。”
开鲁县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扶持”的总体思路,突出“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并重,连片小区与散户建设并重,政府扶持和社会投资并重,产品内销和市场开拓并重,专业人才与乡土人才并重”的原则,强化技术服务和培训,着力扩大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同时,出资在全县乡土人才和外地人才中选聘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切实解决好科技服务问题;协调县信用联社贷款2.4亿元,解决设施农业建设资金;对符合建设标准的温室和大棚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奖励。同时,农业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掌握市场信息,并及时发布给广大种植户,科学指导生产、加工和营销。
通辽市开鲁县设施农业局副局长李国红说:“开鲁县设施农业建设目前已经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全县设施农业园区总面积达到5万亩地,年生产设施农业蔬菜2亿斤,总产值达到3.5亿元,实现增加产值3亿元,全县农牧民人均增加收入750元。”
目前,开鲁县5万亩设施农业已有60%签订了意向性订单,涉及番茄、辣椒、茄子和黄瓜等4大类10多品种。
|